这期针对读者的留言和提问,我们来具体谈谈耳石症实例和耳石检查报告单的书写。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左向眼震和右向眼震的方向,都是以患者为参照(医学里的“左”、“右”通常都是以患者为参照)。而有些书籍和个人习惯以检查者为参照,所以才会出现“向地”、“背地”眼震这样的说法。因此各位读者一定先要分清谁是参照。
一、耳石检查报告单
无论如何设计报告单,个人认为,耳石检查的报告单应包含三大内容:
第一,自发性眼震的记录。耳石检查的本质是用动作刺激前庭外周感受器来记录眼震情况,因此属于诱发性测试,那么就有必要排除自发性眼震的干扰。通过记录自发性眼震,再在结果中减去自发性眼震的成分,才是耳石检查所要诱发的眼震。
第二,翻身试验中眼震的记录。具体包括4个动作:向左翻身(或转头),左侧卧至平卧,向右翻身(或转头),右侧卧至平卧。然后分别记录每个动作的眼震大小、方向和持续时间。
第三,Dix-Hallpike试验中眼震的记录。同样包括4个动作:左垂头、左垂头至坐起,右垂头,右垂头至坐起。然后分别记录每个动作的眼震大小、方向和持续时间。
推荐的耳石检查报告单如下所示:
1、自发性眼震
无/有(水平向左______°/s右______°/s垂直向上______°/s下______°/s)
2、翻身试验
动作
眼震大小、方向、持续时间
向左翻身(或转头)
左侧卧至平卧
向右翻身(或转头)
右侧卧至平卧
3、Dix-Hallpike试验
动作
眼震大小、方向、持续时间
左垂头
左垂头至坐起
右垂头
右垂头至坐起
(如果忘记了具体的动作,可以查看历史消息中的《耳石检查》)
二、耳石症举例
前两期的《耳石检查》和《耳石复位》都是假定是哪个半规管的耳石症,然后去分析其眼震特点。然而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都是通过测出的眼震特点,反过来分析是哪个半规管出了问题。因此还是有必要通过一些举例,来熟悉各半规管耳石的眼震特点的。
举例1:水平半规管管耳石症
动作
眼震大小、方向、持续时间
向左翻身(或转头)
9.5°/s向左,<1min
左侧卧至平卧
向右翻身(或转头)
4.6°/s向右,<1min
右侧卧至平卧
对于翻身试验,如果记录到了眼震,那么首先我们要看眼震方向和翻身的方向是否一致。如果方向一致,属于半规管耳石症;如果方向相反,属于壶腹耳石症。上述举例中眼震方向与翻身方向相同,并且左侧眼震较大,且持续时间小于1min,所以诊断为左侧半规管管耳石症。
举例2:水平半规管壶腹耳石症
动作
眼震大小、方向、持续时间
向左翻身(或转头)
10.7°/s向右,>1min
左侧卧至平卧
向右翻身(或转头)
3.2°/s向左,>1min
右侧卧至平卧
上述举例中,首先观察到眼震方向与翻身方向相反,且持续时间大于1min,那么初步判断为壶腹耳石症。对于壶腹耳石症,哪边翻身眼震小就是哪边的问题!举例中向右翻身的眼震较小,所以诊断为右侧壶腹耳石症。
举例3:后半规管管耳石症
动作
眼震大小、方向、持续时间
左垂头
9.8°/s向左,15.6°/s向上,<1min
左垂头至坐起
6.3°/s向右,13.4°/s向下,<1min
右垂头
右垂头至坐起
上述举例中,左垂头记录到了眼震,那么肯定不是左后就是右前半规管有问题,再看具体的眼震方向,垂头位主要成分包含向上的眼震,坐起后向下,说明是后半规管的耳石症,又因为是左垂头,所以是左后半规管管耳石症。由于刺激前、后半规管会支配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因此眼球会出现扭转成分,眼震就可能存在水平方向的成分,而我们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