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是发生在肛管周围的化脓性感染,常见于新生儿和婴儿,是由于肛窦受积存大便的刺激或肛腺口被大便堵塞、擦伤造成。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术后切口护理非常重要,如处理不当、反复感染可形成肛瘘,增加患儿痛苦。
目的:探讨分期换药配合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患儿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愈合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分期换药配合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伤口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分期换药配合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能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手术成功。
资料
本组患儿共81例,其中男80例,女1例,年龄26d-36个月,中位年龄.43d;脓肿大小:2mm×3mm-10mm×15mm,中位大小4.46mm×7.24mm;体重:4.28-14.30kg,中位体重7.56kg。所有患儿均有肛门周围红肿、波动感和压痛,排便前后痛感增加等症状。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及脓肿大小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采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创面,每天门诊换药1次,连续换药3d;每次便后用碘伏擦拭肛门,每天用1∶的高锰酸钾液溶液坐浴2次,每次15-20min。②观察组:采用分期换药配合短波紫外线照射伤口。分期换药包括于切开引流术后早期(术后前3d)、中期(术后4-7d)和后期(术后第8d直至伤口愈合)换药。早期每天用络合碘常规消*,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采用康复新液纱条填塞切口创面,同时用0.5%碘伏消*液擦拭肛门及其周围2次。中期每天采用0.5%碘伏和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用康复新液湿敷创面,促进伤口愈合和修复。后期用0.5%碘伏消*创面,每天2次,接着涂抹氯锌油促进创面的愈合。同时,在分期换药的基础上采用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伤口。切开引流术后第2d起清洗创面后协助患儿取侧卧位,采用短波紫外线治疗仪,距离皮肤3cm做中心重叠照射,照射时对病灶中心区及其周围3-5cm皮肤分别进行照射,每天1次,直至创面愈合。
结果
两组患儿伤口疗效及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儿伤口疗效及愈合时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伤口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分期换药配合短波紫外线照射伤口必须在门诊进行,短波紫外线治疗前需清洗消*伤口,保证照射效果。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面为开放性,损伤比较大,再加上粪便的刺激,伤口易于感染,因此保持切口引流通畅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是一次性治愈的关键。伤口换药时宜动作轻柔,减轻患儿的疼痛,确保彻底清洁创面;观察局部创面颜色变化,分泌物多少,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引流是否通畅,避免切口假性愈合引起肛瘘等并发症,增加复发感染的可能,甚至加重肛周间隙感染造成多发性脓肿。
综上所述,肛周脓肿患儿术后应用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有效率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同时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引自:现代临床护理,作者昌欢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君德医疗是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医疗器械销售、床旁整体解决方案、康复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妇幼关爱解决方案为一体的综合医疗服务商。君德医疗秉承“让科技温暖生命”的理念,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产品及专业的服务。君德医疗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清华大学、北航等国际知名科研院校分别于新加坡、首尔、北京及深圳成立科技研发平台,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