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以节日的问候!
4月30日,年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南京召开。表彰名单中,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眼,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张伟智
省民*厅康复中心
像张伟智这样的,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位来自民*一线的
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聆听他们的真情故事
任务结束时,带他们一个不少的回家
刘大伟
“我来,有危险的事我上,你们都不用管。”
“我来,这种出力气的活交给我”
疫情期间
大家听到刘大伟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来”
刘大伟是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老年一区的护士长。老年一区入住的大多是失能失智老人,往往无法准确反映自己的需求,为了照护好每位老人,刘大伟坚持每天带领护理人员为老人进行全身检查,假牙诱发的口腔溃疡、病理性小指骨折、肛瘘等隐秘的异常情况都能被一一发现并治疗。为此,老年一区老人、家属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然而就在春节前夕,刘大伟的父母遭遇严重车祸,父亲一度住进ICU,母亲全身多处骨折,需要二次手术。当得知单位要实施封闭管理后,刘大伟为父母请了护工,带着对父母的愧疚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他说:“单位是‘大家’,有‘大家’才有小家,待疫情结束,我再尽孝,他们一定能理解我。”
春节过后,江苏组建支援武汉养老服务队,驰援离疫情中心地(华南海鲜市场)约医院,消息一出,刘大伟又第一个站了出来。作为此次南京支援队的队长,他始终带领团队奋战在疫情最前线。
房间高奶奶胃管到期需要更换,正当大家纠结如何更换的同时做好防护,他说:“我来,有危险的事我上,你们都不用管”;多名卧床老人需要翻身时,他说:“我来,这种出力气的活交给我”;需要为老人擦洗更换尿不湿时,他说:“我来,我适合干这个”;消杀病房工作量大时,他说“我来,女同胞帮我推一下车就可以了,一直这么举着手比较累,让我锻炼一下”……
支援武汉的日子里,刘大伟白天与队员一同奋战,晚上常常独自一人处理事务,每天工作结束时,队员们已经入睡,这样忙碌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天,但他从没想过退缩。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脑中只有一个信念,“等任务结束时,我要带他们一个不少的回家。”
让*徽在基层闪耀
李太升
“危险时刻,领导干部上,职工退后!”
这句话是去年疫情防控期间
连云港市殡仪馆馆长李太升
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当时市殡仪馆每天有数千名治丧群众、多辆汽车进出,还要接运数十具遗体,危险系数非常高,防控工作迫在眉睫。”连云港市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名共产*员,在这危险时刻,李太升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疫情遗体处置流程》等制度,有效控制治丧群众的聚集,确保了单位职工和治丧群众“零感染”。
疫情防控期间,殡葬部门很多同志都写了请战书,李太升带领领导班子5个人深入到一线帮扶,主动参与到特殊遗体处置工作中,职工无不敬佩道:“关键时刻还要看共产*员。”
为破解低收人家庭“死不起、葬不起”难题,倡导生态文明安葬,在李太升的倡导下,市殡仪馆专门投资建成骨灰安放室,推行骨灰“立体式”生态安葬。在收费上双穴每年只收取元的管理费,如果按20年使用权,只需元,逝者亲属花费也从原先的几万元下降到几千元,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在李太升的带领下,连云港市“”24小时殡仪服务热线服务内容不断增加,目前已形成丧事策划、灵堂布置等服务在内的全程上门“一条龙”模式,建成个性化集中守灵服务中心、在院内开展集中守灵等服务,有力地促进文明城市的进程。
近年来,李太升先后被评为民*部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民*系统先进工作者、市诚信守诺优质服务标兵等。在他的领导下,单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殡仪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连云港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他还成功塑造了2名市级劳模、2名巾帼标兵等,有力地提升了单位社会形象。
始终把老人的安危摆在首位
沈荣
在苏州怡养护理院里
她既是护理员面前严厉的“考核老师”
也是老年人身边的贴心“小棉袄”
她被评为年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年,沈医院系统,来到苏州怡养护理院担任院长助理,负责院内医疗护理部门的工作。谈及从事养老工作的初衷,沈荣坦言:“当时我感觉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严重,但是愿意从事养老事业的人又很少,医院是护理部主任,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能帮助到护理院的老人,于是我就入职了苏州怡养护理院。”
入职后,沈荣成为护理员团队的主心骨。工作中,无论是在护理技术还是管理方式上,她都要求精益求精,并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位护理员。据了解,为了让入住老年人在护理院能够有质量地养老、享老,她采用走动式落地管理。夜间,沈荣会从床位三巾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突击检查,以此督查护理员的夜间护理工作。此外,每个月她都会组织院内的护理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老年人。
有一天,她在夜间查房时,发现一位老人不断地发出急促的喘息声,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她判断老人的喉咙可能被痰堵住,情急之下,她立即对老人进行人工吸痰,帮助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穿上白大褂,她是护老人周全的白衣战士,脱下战袍回到家中她还是一位孩子的母亲。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沈荣的女儿今年读高三。但因为工作繁忙,沈荣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经常因为工作错过学校的家长会。“既然选择做了这一行,那就应挑起担子,老人的安危在我心里始终是摆在首位的。这是我们从业者的担当。”沈荣说。
来源:老年周报编辑:信息中心审核:厅办公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