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疾病的发病原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先天因素是特有原因,后天因素中乳食所伤,七情致病,日常养护不当、外伤及意外等等因素皆不可忽视,正因如此,家长更应了解孩子的易发疾病,尽可能的学习应对措施,才能实现更好的养育。
一、小儿的先天不足
1、孕期饮食
为补充维生素及所需营养,孕妇怀孕就开始过多食用水果、乳制品等,脾胃长期受寒,导致很多宝宝一出生臀背部、双足青苔印,大便青稀,腹胀,呕吐,睡不安等。
2、孕期补钙
宝宝的囟门分为前囟门和后囟门,前囟门一般在宝宝1岁时就可以闭合,最迟不超过18个月,后囟门一般在宝宝6-8周时完全闭合,这是宝宝健康的一个标志。新生儿的前囟门大小有个体差异,出生前大约1.5-2cm呈菱形,6个月最大达到2.5-3cm,6-7个月后逐渐骨化减小。孕妇孕期过量补钙,钙质过多,宝宝容易发生高钙血症,加速囟门的闭合,严重者可能会头畸形,甚至影响大脑发育。
3、分娩方式
孕妈妈营养过剩,运动少,宝宝脐绕颈等多种因素,使得剖腹产越来越普遍。剖腹产的宝宝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呼吸道内的羊水等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使宝宝在出生后发生呼吸道吸入性肺炎及呼吸窘迫的机率增加,同时,对于外界环境中的刺激适应性比较低,缺乏对生命中第一触觉的体验和学习,感觉综合能力及协调性差,长大抗压能力弱。产妇在产后的身体恢复较慢,不能及时与孩子进行密切的接触,也不能及时哺乳,孩子产后安全感下降,容易哭闹,因此医生多推崇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优点多:1.增进母子感情,小儿安全感强,心理状愉悦,不易生病;2.母乳营养丰富,且含有不可替代的免疫活性因子,可促宝宝大脑及身体良好发育;3、更适合宝宝消化吸收,免疫力增加,生病概率降低;4、对母体而言,可降低母体子宫、卵巢、乳腺等的癌变机率。
4、先天阳气不足
父母遗传给宝宝的先天阳气不足,加之后天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了,晒太阳少了,运动少了,呼吸新鲜空气少了,吃的健康食材少了,使得宝宝更容易成为阳虚体质。
5、新生儿*疸
一般不需要治疗,清肝利胆口服液等寒凉药物会影响新生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产妇饮食清淡,新生儿多晒太阳可有效控制。
6、新生儿湿疹
此和宝宝的皮肤娇嫩有很大的关系,宝宝经常流口水,经常使用尿不湿,这样引起皮肤潮湿就更容易造成湿疹,此时切不可私自涂抹外用药膏。
二、小儿的后天失养
●关于饮食
1、产妇饮食
产妇饮食偏寒,致宝宝脾胃功能差,复感冷气,气机升降失常,则大便稀,夜啼哭,腹胀腹泻等;产妇饮食辛辣或为七情伤,宝宝则烦躁、惊惕、有痰、便秘等;产妇过食肥腻,不仅影响自身恢复,亦会损害宝宝脾胃,脾胃弱则正气必虚。
2、新生儿吐奶
排除疾病反应可能与喂养不当有关。例如吃得太多或者竖抱位置不当,或者刚刚吃完奶之后,有剧烈的哭闹、咳嗽、动的太厉害等;在进食过程中,由于母亲的乳汁特别充足,孩子如果吞咽不协调导致来不及吞咽,也可能会引起吐奶。
一般而言,宝宝从半个月大开始吐奶,通常在两个月大的时候表现最为严重,三个月之后会慢慢地减少吐奶的次数,一般在宝宝半岁之后,吐奶现象会明显减少。
3、小儿饮食不当
零食摄入过量,特别是膨化食品中的膨化剂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肉鱼虾类,大多含有激素、抗生素等化学制剂的残留物质,各种反季水果蔬菜的摄入,最终使得宝宝脾胃运化不动,影响其脾胃及肝肾代谢,阻碍阳气生发,亦影响智力发育,最终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轻则发烧、感冒、肺炎、咽峡疱疹、湿疹、腹痛腹泻,重则小儿肥胖症,小儿糖尿病、小儿肾病、小儿白血病等等。
4、小儿吃饭不专心,强迫性进食,压力大时进食
此均可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发育迟缓等。从生理方面,家长干预过多,宝宝压力大,会出现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身体症状,从情感方面,宝宝则更容易抑郁、烦躁、焦虑。
●关于运动
运动过少
小儿是纯阳之体,身体里有大量的热能需要释放,小儿运动能积极预防疾病。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接受日光、空气和大地的沐浴,能快速接受外界环境变化,提高身体的各种耐受力,改善循环、代谢系统,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加强脾胃、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强。
●关于日常养护
1、尿不湿
尿不湿的产生大大的解放了家长,夜间及外出既方便又卫生,但对宝宝的影响却是一生的。3岁以内的宝宝生殖器及屁屁暴露在外面是自然现象,下属本属阴,得寒则阴易长。在尿不湿环境下,膀胱储尿功能得不到锻炼,宝宝也更易患上肛周炎、湿疹、肛瘘等诸多疾病,还会导致发生O型腿;男宝很大程度上会有包皮过长,隐睾症、甚至成年会有阳痿早泄,更甚者则会不育。
2、电子产品干扰
电子产品干扰过多,加之家长带领孩子们晚睡,使得孩子缺少日照,表现为胃口差,盗汗,重者发展为佝偻病;孩子沉迷电子游戏,轻者自我封闭,重者则发展为自闭症。
0-7岁前,正是储存肾精的时候,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善,过早接触电子产品,让大脑保持在兴奋状态,则表现为多动,亢奋,注意力不集中,睡不安等假上火,通常表现夜间高烧,扁桃体炎、中耳炎、喉炎、结膜炎、腮腺炎、麦粒肿等,实际是寒症,如继续抗炎,或者服用清热类药物,则是寒上加寒,会使得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免疫力越来越低。
3、光污染
夜间开灯睡觉,日积月累,松果体的功能被抑制,褪黑素分泌减少,刺激人体激素分泌,导致性早熟;脏腑功紊乱,导致免疫力减低,重者可发展为糖尿病等疾病。
据报道,宝宝2岁前,若睡在黑暗的房间内,长大近视比例呈10%,2岁前若睡在小夜灯的房间时间过长,长大后近视率34%,若睡在灯光太亮的房间里,长大后近视率35%。还有研究表明,一个人长期在光污染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除了近视之外,白内障的发病率超过40%,眼科专家认为,2-3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对眼睛刺激要得当。夜里是宝宝生长发育的最佳时间,也是身体修复的最佳时段,呼吁宝宝们夜间8点上床睡觉,储存阳气,自我修复,继而身体健康。
4、空调暖气的危害
空调和暖气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但其危害也不可忽视。正常冬冷夏热,反观当下,冬日热的穿短衣,冬不藏精,阳气大量外泄,夏日凉的穿长袖,阳气受损,汗出不畅,本应护卫阳气,如今却是寒上加寒,违反了天地运动之道,整个一外热内寒的状态,如此往复,人体的阳气正在消耗殆尽。
临床上见到的大多数婴幼儿疾病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们过度的关心和喂养,甚至间接造成宝宝们的过度治疗,在此,呼吁广大的宝妈们多多了解婴幼儿疾病的知识,防范于未然,让宝宝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