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死于便秘。他是谁呢?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他就是晋景公。
《左传》中关于他的死只有一句话:“将食,涨,如厕,陷而卒”说他是在如厕之时跌入茅厕溺死的。
那为什么要说他是死于便秘呢?这晋景公长期生病,身体虚弱,再加上当时天气干燥,所以他就便秘了,在如厕之时因太过用力(有人说他血崩了)。
但小师妹认为他顶多是昏厥了,以至失足跌入粪坑溺亡。你看,就因为便秘,如厕努挣以至昏厥溺亡,死得多冤呐。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但因为便秘丧命的,晋景公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那么,除了像晋景公那样的因为干燥虚弱导致的便秘以外,还有哪些原因会导致便秘呢?临床上我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随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教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能称之为便秘呢?
大便干燥,3—5日以上才排便一次;
次数正常,但粪坚难排,名曰“燥矢”;
时有便意,粪质并不干燥,但排出艰难,名作“脾约”。(系气虚不能化津,肠枯所致。)
阳结:邪热入胃,大便燥结的阳明腑实证,又称热结。
阴结:脾肾虚寒,多日不解,虽有便意,难于排出,腹无胀满。
寒结:阴寒凝滞,常伴肠鸣腹痛,尿清口淡,苔白,又称“冷秘”。
燥结:病邪化热,结于肠胃,灼伤津液,常伴潮热,腹胀且痛,尿赤,苔*燥,又名“胃家实”。
风秘:风热外感,大肠燥结或中风患者,肠胃积热而见便秘。
气秘:忧愁思虑,久坐少动,气机郁滞,传导失职,脘腹胀满,便秘自发。
热结旁流:阳明腑实证的另一种表现,泄出*臭粪水而不见燥屎。
沈氏女科第17代传人沈复来医案手稿
临床通便大法——寒热虚三要
《内经》未直接道明“便秘”证情,把排便的功能归于大肠和肾,而张仲景详细辨治了便秘。
在《金匮》中组建3张效方:
治气秘:厚朴三物汤
治冷秘:大*附子汤
治虚秘:麻子仁丸
在《伤寒论》中组建承气汤类,成为寒下法的代表方。还首创外导通便法,如肠枯津亏用蜜煎导,兼有热者用土瓜根及猪胆汁导。
《医学心悟》以实、虚、热、冷四纲对“便秘”的诊治描述详尽:
阳明胃实而闭,“小承气汤下之”;
老弱产妇,肠胃不润虚闭,“四物汤加松仁、柏仁、苁蓉、枸杞子、人乳之类以润之,或以蜜煎导而通之,若气血两虚,则用八珍汤”;
阳结热闭,“宜用清药及攻下之法,三*枳术丸主之”;
阴结冷闭,“理中汤加归芍主之”。
而沈绍功教授认为,通便之法当抓寒、热、虚三要。
阳结热秘:面红身热口臭唇疮,小便*赤,舌*质红,脉象滑数,属里实热证。
寒下法:用大*、玄明粉,尚需佐引气下行药如枳实、厚朴、全瓜蒌、青皮。
阴结便秘,便涩尿清,面白肢冷,腹中冷痛,喜暖恶冷,苔白质淡,脉象沉迟,属里实寒证。
温下法:附片、干姜、肉桂、法半夏,也须佐引气下行药如厚朴、乌药、莱菔子、肉苁蓉。
虚秘:大便努挣难下,面?心悸,舌淡脉细。
养血润肠法:用生地、当归、桃仁、麻仁、柏子仁、郁李仁,也须佐引气下行药如枳壳、川朴。另外还须依虚伍药。
气虚血亏伍当归、人参,阴虚伍生地、玄参、麦冬。也可用蜂蜜、甘油外导;番泻叶泡饮,生首乌、白菊花、全当归煎服,黑芝麻、核桃、杏仁、松子仁研碎蜂蜜调服。
猜你还想看:
患痔疮十几年了,邻居大妈的一个偏方断根了!(30年未犯)
田螺汁外涂七日可断根痔疮_
快速、简单根治便秘!便秘、痔疮、肛瘘通通都好
《喇叭花酒治好老伴痔疮,一日断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