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为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
·反复自肛门外口流出脓液,伴瘙痒感、疼痛感
·多见于20-40岁男性青壮年、婴幼儿
·肛周脓肿、内痔注射治疗等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简介
肛瘘是肛管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其是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肛瘘的主要症状为肛周流脓、瘙痒、疼痛。
是否常见
常见,发病率约0.05%,国内统计占肛肠病的发病率1.67%-2.6%。
多发人群
20-40岁男性青壮年、婴幼儿
疾病周期
疾病周期较短,肛瘘手术治疗后多能治愈。
疾病类型
根据肛瘘位置高低可分为:
·低位肛瘘(常见)
·高位肛瘘(常见)
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为:
·括约肌间型(较常见)
·经括约肌型(常见)
·括约肌上型(较少见)
·括约肌外型(最少见)
发病部位
肛门周围
临床症状
流脓、瘙痒、疼痛
就医科室
肛肠外科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探针检查、瘘管造影、超声检查可诊断。
怎么可治愈
经过手术、药物治疗可治愈。
病因
1.肛周脓肿: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造成。
2.直肠肛门损伤:外伤,食物中的骨头、吞咽金属等物质,肛门体温计测体温,肛门镜检查等损伤肛管直肠导致细菌侵入伤口引起。
3.肛门裂反复感染:肛门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瘘。
5.结核:主要为吞咽结核菌引起,少数也可血行感染引起。
6.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伴发、直肠肛管癌等也可引起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7.血行感染: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
增加患病的因素
患有肛周脓肿、内痔注射治疗等可以增加或诱发本病发生。
高风险人群
1.多发生于20-40岁青壮年:此类人群生活习惯不佳,经常吸烟饮酒、久坐、压力大等,从而易诱发此病。
2.婴幼儿:考虑肛瘘是婴儿胎*未清,湿热之*存留在体内而导致的。
典型症状
1.流脓: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
2.疼痛:肛瘘畅通时一般无疼痛感,仅有局部坠胀感,如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或有炎症时疼痛加剧。
3.瘙痒: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少部分患者并发肛周湿疹。
4.瘘管排便、排气:部分较大的高位肛瘘,由于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因此其瘘外口会有粪便、气体排出。
其他症状
瘘管外口闭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引流不畅时,可伴发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
并发症状
大便失禁:瘘管手术有可能损害肛门括约肌,肠道可能会失去控制,导致粪便从直肠漏出,这被称为大便失禁。
早期症状
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
中期症状
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
中晚期症状
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同中期症状一样无变化,到晚期才会有区别。
晚期症状
复杂性肛瘘口久不愈,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形成大的纤维化瘢痕或环状的条索,影响肛门的舒张和闭合,大便时感到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
什么情况应立即就医
出现肛门流脓、肿痛,瘘管排便、排气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什么情况应及时就医
若有反复发作、破溃流脓的肛周硬结,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需要做的检查
1.肛镜、探针、染色检查:有助于发现内管瘘口的正确位置。
2.瘘管造影: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线摄片可观察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蹄铁形肛瘘的诊断。
3.超声检查:当碘油造影无法明确瘘管内口位置时,可行B超检查,该检查对于位置较浅表的瘘管可明确其位置、范围、与括约肌的位置关系以及瘘内口的位置。其阳性检出率较高,有助于早期与其他肛周疾病进行鉴别。
4.MRI检查:对于位置深在的瘘管,B超显影不清晰,而MRI能清晰显示各处瘘管的数量、大小位置、与括约肌的关系,部分病例能通过MRI找到其内口的位置。
鉴别判断
1.会阴部尿道瘘:这种瘘管是尿道球部与皮肤相通,常在泌尿生殖三角区内,排尿时尿由瘘口内流出。瘘外口位置多数与肛瘘相似,但其由瘘外口排出者为尿液。
2.肛裂: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特征表现“三联征”包括肛裂、前哨痔、肛门乳头肥大。从结构上来说,肛裂病灶无瘘管、外口、内口结构,常伴与排便有关的肛门剧痛,临床上可通过上述特点与肛裂进行鉴别。
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表现为肛门周围小硬块或肿块,可有疼痛加剧、红肿发热。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而肛瘘则是其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长久不愈的慢性期表现。一般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不难鉴别,表现不典型者可通过肛管超声及MRI扫描进行区分。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尽可能减少括约肌损伤,消除肛瘘内口和任何相通的上皮化瘘管。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青霉素、金*膏。
1.外治:用消肿止痛洗剂坐浴,外涂金*膏。
2.抗生素: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但一般不要超过一周。
手术治疗
1.肛瘘切除术:清除内口,手术时要找到原发的内口,并把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及其导管切除干净,这是肛瘘治疗的关键。处理好瘘管及支管、死腔,要把瘘管的管道、支管、死腔等清除干净,以免术后复发。
2.肛瘘切开术:将瘘管全部切开,并将切口两侧边缘的瘢痕组织充分切除,使引流通畅、切口逐渐愈合。用于低位肛瘘。
3.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医用线缓慢切开肛瘘瘘管的方法。于距肛缘3-5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或高位单纯性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治疗。具有能适当保护肛门功能、减少肛门失禁风险的优点。
中医治疗
肛瘘的中医证型包括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损证等,可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中医诊治。
1.内治法:用于不能手术者、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清热利湿法用于湿热下注证;托里透*法用于正虚邪恋证;养阴清热法用于阴液亏损证。现代肛瘘术后前期应用以上治法,后期应用益气健脾等治法。
2.外治法:包括插药脱管疗法、挂线疗法、熏洗法、外敷法、枯痔法、结扎法、针刺法、引导法等。
其他治疗
堵塞法:该法适用于单纯性肛瘘患者发作期,0.5%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瘘管后,用生物蛋白胶自外口注入。此法虽然可以做到无创无痛,但治愈率低。
治疗后效果
肛瘘手术治疗后多能治愈。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术中内口不明确、支管较多者,术后有复发可能。部分患者手术时损伤肛门括约肌可能会出现控便异常。
日常护理需知
1.确保便后肛门清洁:每次便后必须用流水冲洗。冲洗后再用肛部消*巾擦拭消*,并用肛部消*巾压一压,确保彻底消*,给肛门创造好的愈合环境。
2.按医嘱用坐浴药熏蒸坐浴,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并清洁局部,促进创口愈合。
3.坐姿时保持肛门悬空透气:肛门部位潮湿闷热的环境极其不利于伤口愈合,必须帮助肛周悬空透气,才能促进静脉回流和消肿,加速恢复。
预防
1.增强清洁卫生,经常清洗或坐浴,同时要预防便秘、腹泻、肛周脓肿的发生。肛周一旦有感染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
2.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肛瘘的预防。另外需及时治疗肛隐窝炎、肛乳头炎等疾病,以避免发展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