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以肛瘘为例,浅谈其术后换药的重要性。在肛瘘术后,换药得当可促进创口生长,加速愈合,减少患者痛苦,若换药不当,即使手术再成功,创面愈合也会很慢,不仅使术后患者痛苦增加,甚至有可能再次形成肛瘘,需再次手术,使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可以说,术后换药与手术同等重要。
肛瘘的术后换药应遵循伤口愈合的三个阶段理论:
早期:伤口分泌物较多,脓腐未尽,因此换药时应冲洗清洁伤口,祛除异物和脓液,保持创面引流通畅,减少分泌物的刺激。
中期:脓腐基本脱落,肉芽开始填充创面,新生的肉芽组织质嫩,血管分布丰富,此期换药除了清除异物,保持创面引流通畅外,还应保护肉芽,若肉芽高凸,应以高渗盐水或硫酸镁外敷创面,为上皮爬生做好准备。必要时可用组织剪适当修剪肉芽,促进爬皮。
后期:伤口肉芽填充良好,创面基底部变浅,创缘上皮细胞向创面中心爬生,最后覆盖创面直至愈合。此期应减少对创面的刺激,换药时尽量少清洗,并敷生肌长肉药嵌入创面,保护创面表层的上皮细胞。祖国医学在敛创生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祛腐生肌药能改善创面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肉生长。
肛瘘术后换药不能单纯理解为更换创口敷料,更重要的是密切观察创口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换药时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注意是否有与创面有关的症状,并结合局部情况,判断是否相符,若不符应进一步查找原因,对因处理。
2.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是否健康结实,是否有水肿及肉芽过生现象。如果有上述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或修剪,或敷药。如果反复出现肉芽水肿及肉芽组织失鲜活,则应寻找原因,确定患者是否对局部用药过敏,是否内口处理不当,或有支管残留引起复发。
3.观察创面有无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稀稠度,询问患者大致分泌量,压迫创口周围是否有分泌物流出。
4.伤口引流是否通畅,有无创缘皮肤内翻,伤口远端是否成兜,如果有,应及时处理。
5.观察伤口有无粘连及是否假性愈合。
6.对于高位肛瘘,应定期做创口检查,了解底部肉芽生长情况及引流和挂线的松紧度,必要时深部伤口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冲洗。
7.换药时,创面上的分泌物及粪便用干棉球吸附即可,切勿用力擦,避免擦去肉芽表面的纤维保护膜引起出血。
8.检查完毕后将敷料从瘘的底部平整的放在创口上,不要过紧,以保证肉芽组织从创口基底部生长,不形成桥形愈合,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换药时根据局部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选用不同的药条。
9.手术5-7天,急性炎症期过后,组织修复旺盛时只要保证引流无异常时,引流纱条不宜放置太深,以免妨碍其愈合。
所以肛肠科有句俗语“三分手术,七分换药”,可见肛肠病术后换药对保证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十分重要,这是因为肛肠手术不同于一般外科手术,一次性缝合即可使创口愈合,肛肠手术因其肛管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术后大便的排泄常易导致术后伤口感染,正确的换药可使创面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的刺激,促进创口的愈合。医院换药时,医生可观察到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专业换药护理,避免了患者自己换药对新生的肉芽组织的破坏,而私自减少换药或中断换药都会造成创面引流不畅、大量出血,也可形成皮下瘘、肛门狭窄、创口经久不愈、假性愈合或桥形愈合等并发症,甚至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专家介绍:
单医院东院区肛肠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女医师学会委员,河北省肛肠专家组成员。参加工作从事肛肠专业二十余年,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地进修学习。
擅长痔、瘘、裂、肛周脓肿及大肠良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及肛周皮肤病变如肛周湿疹、肛门搔痒症、肛周尖锐湿疣等。捷径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微创治疗(PPH)环形混合痔,创伤小疗程短,治疗方法灵活多变,中西医相结合、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结合、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治疗方法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自行研制的坐浴中药及外用药物,有效治疗术后肛门水肿及创面延期愈合的棘手问题。主持完成省市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家级省级发表论文十余及论著两部。
出诊时间:每周一至四上午
咨询
赵毅肛肠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并在北京等地区进修学习,擅长肛肠常见疾病的诊治与手术治疗,如内外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便秘、结直肠炎等,同时对肛肠疾病的中医辩证论治及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有独道心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