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钊,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第三、第四届理事兼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代钊教授曾发表论文70余篇;著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等。还曾获卫生部二等奖及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国际金杯一等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府特殊津贴。
1.扶正解*冲剂
生*芪30克生地15克银花15克*连3克麦冬9克陈皮9克枸杞子15克石15克内金9克山楂15克竹茹15克女贞子15克
治疗放化疗的*副反应,遵医嘱加减
2.肿瘤晚期,气阴两虚惯用方
麦冬、五味子、*芪各12克,瓜蒌、丝瓜络、焦三仙各15克,陈皮、茯苓、鳖甲各9克,山慈姑、薏苡仁各30克。
每天1剂,水煎服。牛*解*丸,每次3粒,每天2次。
益气养阴,佐以健脾利湿、清热解*、软坚散结。
此方适应证属气阴两伤,湿热蕴积者。症见全身虚弱、颜面浮肿、呼吸困难等,诊其脉沉细无力,舌淡红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3.蛇舌草薏苡*药汤
白花蛇舌草75克,薏苡仁30克,*药子15克,金果兰10克,白屈菜10克,田三七1.5克,龙葵30克,乌药3克,乌梅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肛管直肠癌早期,表现为局部肿块常无自觉症状,舌苔、舌质、脉象大多数正常,饮食起居一如常人。
4.消瘤散
全当归15克,生*芪、白头翁、半支莲、土茯苓、马齿苋各30克,黑地榆15克,炒槐花12克,大麦芽30克,广陈皮、生甘草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肛管直肠癌早期,同时治疗肠痈、痢疾、癌瘤痈疽恶疮,肠风便血,各种癌症。
患者若有习惯性便秘,可服芦槟枳煎剂或麻仁滋脾丸。若胃肠积热,大便燥结者宜服*连汤或栀子金花丸。如有便血,可酌情煎服侧柏叶、鸡冠花、生地*、荷叶、百草霜、血余炭,或配合服槐花散或槐角丸。
5.消瘤归脾汤
全当归15克,生*芪、白头翁、半支莲、土茯苓、马齿苋各30克,黑地榆15克,炒槐花12克,大麦芽30克,广陈皮10克,*参、炒白术、炒酸枣仁、龙眼肉、茯神各6克,远志、木香各1.5克,生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2枚。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肛管直肠癌中期,癌肿不断增大,形体日渐消瘦,倦怠无力,饮食日减,大便溏或结,小便短而赤,舌质、脉象等均呈虚象。
6.人参养荣白头翁汤
人参、白术、茯苓各6克,甘草3克,当归10克,白芍8克,生地10克,*芪15克,肉桂、陈皮、远志、五味子各10克,白头翁、大麦芽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治宜以扶正为主。
肛管直肠癌晚期,癌肿坚硬如石,身体消瘦,面*食少,精神衰退。呈现“元气衰败”的恶病质状态。
7.瓜蒌半夏代赭石汤
瓜蒌24克,半夏12克,生代赭石24克,旋覆花(包煎)、陈皮各12克,厚朴9克,生薏苡仁24克,沉香9克,归尾24克,赤芍12克,南红花6克,鸡内金12克,醋三棱、醋莪术各5克,水蛭、炙甘草各6克。
治宜舒肝健胃消癥。
食道癌早期胃脘不舒,消化不良,噫气纳少者
虚者加*参12克。
8.瓜蒌桔梗银花汤
瓜蒌24克,桔梗9克,金银花15克,*连、枳壳各9克,旋覆花12克(包煎),生代赭石24克,南红花6克,赤芍12克,归尾24克,醋三棱、醋莪术各3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6克。
治宜清热利肠,舒肝健胃。
食道癌症见胸膈结热,食道肿痛,咽下困难者。
9.瓜蒌枳壳陈皮汤
瓜蒌24克,枳壳9克,陈皮、厚朴、莱菔子各12克,沉香9克,旋覆花12克(包煎),生代赭石24克,肉桂、附子各6克,炒槟榔12克,炒山药18克,山茱萸、*参各12克,醋三棱、醋莪术各3克,炙甘草6克。
治宜疏肝理气,温中健胃。
食道癌出现肝胃不和兼中寒,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噫气不舒者。
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各24克,肉苁蓉1.5克;气虚加人参9克,肾虚腰困加熟地、*精各18克,鹿茸5克(分2次冲服)。
10.宫颈癌惯用方
归尾24克,赤芍、苍术各12克,土茯苓30克,金银花15克,贯众9克,猪苓12克,车前子12克(包煎),生薏苡仁24克,半支莲、白花蛇舌草各15克,雄*2克(分2次冲服),甘草9克,全蝎4只,蜈蚣2条。
除湿热,解秽*。
宫颈癌病。
下寒者加附子、川椒各9克。下腹坠痛甚者加乳香、没药、青木香、炒槟榔各10克,冬瓜子30克;少腹内有灼热感加滑石、槐花各12克;经闭久治不排出者加生卷柏12克;腹前胀满加厚朴;经闭者如用药后突然下血,色黑,量不甚多,为瘀血导出之征,无须惊慌,可调整用方为清热消瘀止血,如下方:当归15克,炒白芍10克,金银花15克,槐花炭、贯众炭各12克,卷柏炭10克,莲蓬炭12克,土茯苓30克,冬瓜子、生薏苡仁各24克,生山楂10克,甘草6克。
11.银连翘*柏汤
金银花、连翘各15克,*柏、赤芍、槐角各10克,车前草15克,陈皮、甘草各6克。
水煎服。
治宜清热祛湿。
多见于肛瘘的早期或肛瘘反复发作的急性感染期。症见肛周局部色红肿胀、发热疼痛、脓水*稠。全身伴恶寒发热、口渴、舌苔*腻,脉象弦数或滑数。有偏热、偏湿的不同。
恶寒发热加荆芥、防风各6克;热*盛加*芩、*连、栀子各10克;大便秘结加大*(后下)、芒硝(冲)各10克;肿甚流水加薏苡仁、茯苓各15克,泽泻、木通、滑石各10克;疼痛加元胡、乌药、川芎各10克。
12.参芪归术汤
太子参、*芪各15克,当归10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马齿苋30克,地榆15克,炒酸枣仁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治宜益气养血。
多见于久病体虚、年老体弱或久治不愈,气血虚弱者。术后炎症已消,创面肉芽生长缓慢,体虚无力者,症见肛肠局部红、肿、热、痛均较湿证热证型轻,脓液*而不稠,皮色紫暗不鲜,肿而不高,溃脓后淋漓不断,伴精神困倦,面色萎*或苍白,纳差,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肺虚者加沙参、麦冬各10克;脾虚者重用参、术、芪加薏苡仁、山药、白扁豆各20克;热盛肿痛加金银花30克,*柏10克;心悸气短加服补心丹或柏子养心丸。
13.青蒿鳖地知柴汤
青蒿10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银柴胡、胡*连各10克,秦艽9克,地骨皮、炙甘草各10克。
治宜滋阴清热。
用于久病体虚,或阴液亏损而生内热者。症见局部漫肿平塌、溃流稀脓、不热不痛或微热隐痛、肉芽不鲜等,伴体弱瘦、面色潮红、低热盗汗,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盗汗加浮小麦15克,牡蛎20克;咳嗽痰中带血加沙参、贝母、百部各10克,白及、阿胶各15克。
14.痔瘘外洗通用方
当归、苏木、红花各15克,荆芥、防风各12克,马齿苋30克,*柏20克,苦参、芒硝各30克,甘草10克。若痒甚加川椒15克,蛇床子20克。
水煎坐浴,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痔瘘
15.祛*汤
瓦松、马齿苋、甘草各15克,五倍子、川椒、防风、苍术、枳壳、侧柏各9克,葱白、朴硝各30克
熏洗。
痔瘘
16.葱硝汤
芒硝50克,大葱克,加水毫升,煎至毫升
外洗坐浴,每日2次。
痔瘘
17.湿热壅阻型惯用方
大*45克,*柏、桂枝、茯苓各30克,山药45克,白术30克,丹皮、三棱、莪术各15克,水蛭45克,白花蛇、穿山甲各30克,土鳖虫、桃仁各15克,紫河车30克。
上药共研细末,过60目筛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粉0.5克,每日3次饭前服5~6粒。或炼蜜为丸,每丸含药粉2.5~3克,每日3次空腹服,每次服1丸。2个月为1个疗程,经量多或经行期长者,经期停用。隔1个月再行下一疗程治疗。
湿热壅阻型慢性盆腔炎。
18.外治用药方
乳香、没药各45克,阿魏、木鳖子、小茴香各30克,麦麸45克,芒硝克,大*45克,水蛭30克,血竭、冰片各15克。将大*、水蛭、血竭、冰片共研细末备用。余药除阿魏、麦麸外共研粗末,取食醋0毫升,煮沸后先入阿魏、芒硝,待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等药末,微火煎煮至稠糊状后,加入麦麸翻炒至半干,待凉后加入大*、冰片等药末拌匀,装入双层棉布袋。布袋大小一般为30厘米×20厘米,将药袋装入不漏气的双层塑料袋内防止药味挥发。每晚就寝或午休时将药袋横置于小腹部,药袋上放置热水袋外敷30~40分钟。每日外敷1~2次。每5~7天将袋中药末倒出,以食醋50~60毫升拌匀后再装入袋中继续使用。每袋药可连用2个月。外敷2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个月可再行下一疗程。
湿热壅阻型慢性盆腔炎。
19.气滞血瘀型惯用方
大*45克,桂枝、茯苓各30克,山药45克,白术30克,丹皮15克,三棱、莪术各30克,水蛭45克,白花蛇、穿山甲各30克,土鳖、桃仁各15克,紫河车、鹿角胶各30克
上药共研细末,过60目筛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粉0.5克,每日3次饭前服5~6粒。或炼蜜为丸,每丸含药粉2.5~3克,每日3次空腹服,每次服1丸。2个月为1个疗程,经量多或经行期长者,经期停用。隔1个月再行下一疗程治疗。
20.外治方
乳香、没药各45克,阿魏、木鳖子、小茴香各30克,麦麸45克,大*45克,水蛭30克,血竭、冰片各15克。食盐克。
将大*、水蛭、血竭、冰片共研细末备用。余药除阿魏、麦麸外共研粗末,取食醋0毫升,煮沸后先入阿魏,待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等药末,微火煎煮至稠糊状后,加入麦麸翻炒至半干,待凉后加入大*、冰片等药末拌匀,装入双层棉布袋。布袋大小一般为30厘米×20厘米,将药袋装入不漏气的双层塑料袋内防止药味挥发。每晚就寝或午休时将药袋横置于小腹部,药袋上放置热水袋外敷30~40分钟。每日外敷1~2次。每5~7天将袋中药末倒出,以食醋50~60毫升拌匀后再装入袋中继续使用。每袋药可连用2个月。外敷2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个月可再行下一疗程。每5~7天以普通白酒50~60毫升代食醋调拌药末,如法外敷。
21.加味犀*丸
人工牛*10克,麝香3克,炙乳香、炙没药各15克,三七粉、山慈菇、生苡仁、砂仁、鸡内金各30克,海马15克。
上药共为细末,装入胶囊内。每日服2~3次,每次服3~4粒。
解*抗癌。
常见癌瘤。
书中郁仁存之加味犀*散,即本方减生苡仁、砂仁、鸡内金、海龙,加北豆根、人参。组成为牛*3克(另研)、麝香9克(另研)、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北豆根、山慈菇、三七、人参各30克。后6味共研为细末,与前两味混匀。每服2~3克(装胶囊服),日服2次。或以*酒送服。功能解*消肿、活血止痛、主治各种癌症。根据病情不同,可按比例加减调整药味。
张代钊《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