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攀山,船行过湖
雍元书在湄江湖村是一个“传奇”
方圆15公里处处留痕
青丝染白,初心不移
雍元书在村医路上更是一个“传奇”
行医51年惠及名群众
并非业界名医,亦非顶尖专家,却是全村人的健康“指望”,为了让大家“看病方便一点”,七旬村医雍元书四度放弃出村的机会,坚守在条件艰苦的村卫生室,奉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无怨无悔。
年,在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主办“寻找最美医生”的活动中,遵义市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乡村医生雍元书荣获“最美医生”称号。
湄江湖村,距离湄潭县城50公里,一个近乎隐世的小山村。年,雍元书出生在这里。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走三四个小时到镇上去看病是常事。”在雍元书尘封已久的记忆里,看病是村里人最大的“难关”,甚至有人因为找不到医生而耽搁最佳救治时间,失去生命。
“我算是运气好的,几次生病都挺了过来,但是我的家人就没有这么幸运。”每每说起亲人因病离世的往事,雍元书的心里都隐隐作痛,深知医生对于湄江湖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令人唏嘘的是,真正让雍元书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的原因,竟是“失去”。
“那是一个大热天,年幼的弟弟说头晕后就回家躺下了,没过多久就开始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很快就没有了气息。”一个中暑、麻疹等常见病让雍元书失去了亲人,让整个家庭笼罩在悲痛的阴影中,雍元书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在村里。
“湄江湖村需要一个医生。”14岁,雍元书说出了湄江湖所有村民的心声。
年,20岁的雍元书成为一名卫生员,回到村里利用所学的医术为村民们治病。
“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中草药都是自己去山里采,他一出门采药就是十几天。”比雍元书小两岁的周代永还依稀记得,从那以后,自己有点伤风感冒都是找雍元书抓中药。
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雍元书看病,常见病、疑难杂症、急病,难题一个接着一个。
为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年至年,雍元书先后在湄潭县卫校、北京乡村医生刊授学校进修,积极参加上级卫生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省吃俭用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
“边看病边学习,行医路上本来就没有尽头。”从20岁年少立志到71岁年过古稀,雍元书没有一刻放松,严谨的态度使他成为村民们最信赖的人。
信念笃定:“竭尽所能救治每个生命”“雍医生,你来了?我整晌午饭给你吃。”
“不用忙了,我们赶紧做个检查,不耽搁你上坡去采茶。”
4月23日,从茶园里赶回家的余玉容满脸是汗,虽说是忙着采茶的档口,但是想起前几天同雍元书的“体检约定”,余玉容准时赶了回来。
“血压是正常的,但是油茶还是要少喝,肥肉少吃。”雍元书一边整理血压器,一边嘱咐着。
一通检查下来,余玉容揪起的心总算放下了。
“我们最相信你,只要你说没事,我们就放心了。”余玉容说。
“只有你们没事,我才放心。”雍元书接过话茬。
病人对医生的绝对信任与依赖,是建立在雍元书多年以来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个生命的努力上。
“没有雍医生,我可能早就死了。”71岁的村民田景贤不仅身板结实,说话的声音还很洪亮,回想起30多年前自己重病的那一幕,田景贤却有些说不出话。
“你看,就是这个地方,当时肿了一大圈,城里的医生看了说是要截肢。”田景贤挽起袖子,露出的左臂上几乎看不出异样,但在当时,田景贤因左臂肌肉组织坏死,四处求诊的结果都是肘部必须截肢才能保住命。
“年纪轻轻就成残疾人,我以后咋活?”近乎绝望的田景贤回到村子,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找到了雍元书。
“她当时左手臂的肌肉已经僵硬、发黑,情况确实不乐观。”田景贤的病情超过雍元书的预想,但他为了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宽慰着对田景贤说还能恢复。
时隔多年,雍元书坦言当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医院请教,并且查阅了许多医学书籍,最后拟定好药方,一头钻进山里挖草药。
“来,你用这些草药熬水喝,药渣用来敷在手上。”田景贤回忆,那时刚好是冬天,挖药回来的雍元书衣服上、裤腿上都是稀泥,就急着把药递到她的手里,那一刻,她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
“没事,没事,一定会好的。”为了治好田景贤的病,雍元书在山里断断续续蹲了半年,一把把新鲜的草药不间断送到田景贤家。在雍元书悉心的照料下,田景贤的手臂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如今依然活动自如。
“我儿子也是雍医生救活的。”69岁的周代永永远也忘不了15年前的那一幕。
周代永的大儿子周晏在小时候就患上了乙脑,随后又并发了罕见的血小板减少病症。
“正常人有上百个血小板,我儿子只有3个,本来就不健康,去浙江打工又遭遇车祸,医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周代永说,看着生还无望的儿子,家里只能忍痛安排后事。
“我看到滑杆上的周晏奄奄一息,太可怜了,想着再尽尽力。”得知周晏回村的消息,雍元书一大早就站在湖岸等,同周代永商量后,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再试一试。
40多天里,雍元书一边用药,一边查阅资料,用尽全身解数为周晏治疗,在他的努力下,周晏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转,血小板也奇迹般有所上升。
“现在娃娃在外面打工,还经常打电话找雍医生看病,寄过去的药一分钱都没收。”周代永感激地说。
“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只要我在一天,我一定会竭尽所能救治每个生命。”笃定的信念,是雍元书多年不改的从医初心,这份信念也令他收获了村民的信赖与肯定。
舍己忘我:“病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雍元书是个不要命的人。”
在湄江湖村,雍元书的胆大是出了名的,深夜还在走家串户,再深的山他也敢进。
“不是不怕,如果我不去,病人怎么好得了?”解密“胆大”,原因里藏着更多的柔情。
在雍元书的行医路上,遇到过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最“惊险”的一次莫过于与曹海燕的结缘。
30年前的一个寒冬,曹海燕出生仅三天。
“那年我刚生下海燕,母女两个同时高烧不断,家里人想到请雍医生上门看病。”刚生产三天的王明会一家住在湄江湖的对岸,如果下山看病需要走近两个小时的山路,为了争取救治时间,家里人想到用船来接雍元书。
“雍医生,雍医生,找你救命。”还来不及听完来人的叙述,雍元书就背上出诊箱跟着跳上了船。
“惊险,仅够一个人乘坐的渔船坐了两个人,三分之二的船身都在湖里面,尤其到转弯处船身更加不稳。”凌冽的寒风吹起湖面,曾有两次差一点就吹翻了小船,战战兢兢中,雍元书的双手紧紧地抓住船帮。
二十多分钟,雍元书赶到王明会家,看到床上脸色苍白的母女俩,雍元书一刻也不敢耽搁,检查、询问、用药,几个小时之后,母女俩的体温渐渐恢复了正常,脸上也开始有了血色。
“如果把他摔到河里面去了,那该怎么办?我和姑娘一辈子都感谢他。”得知惊险过程的王明会除了内疚,更多的是感激。
“爹,你今天忙不忙?来找你看病的人还多不?”4月24日,远嫁湖北的曹海燕给雍元书打来了视频电话,电话里满是问候,从她记事以来,她就喊雍元书“爹”,她说,是雍元书给了她新的生命。
在湄江湖村村监委会主任刘安红的心里,一直都揣着一个“心结”。
年,刘安红患上肛瘘,手术过后的20天里需要每天都换药,雍元书得知后主动上门给刘安红换药。
就在换药的第13天,雍元书比往常都要来得晚一些,晚上将近23时才出现。
“姑公,今年卫生室要忙些哈?你吃饭没有?”刘安红以为是村卫生室的病人太多,还怕雍元书顾不上吃饭。
“不是,我来的路上把药箱摔了,回去重新拿了药来。”雍元书一边平静地说,一边开始为刘安红换药。
“当时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我也没有多想。”令刘安红想不到是,雍元书在赶往他家的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右手手腕处受了伤,但他却一点也没有“透露”,反而装得跟没事人一样,结果包了半个多月的药才好,而摔坏的出诊箱,至今都还有残缺。
“没什么可说的,说了他一定不让我换了。”在雍元书看来,比起病人来说,自己的伤情不算什么,而这样善意的“隐瞒”,他藏得太多太多。
为了给外村的病人看病,他从摩托车上摔下,头上直接打了个洞,在遵义医学院住了11天的院,除了妻子刘元碧之外,至今连子女们都不知道;
半夜打着电筒出诊,田坎上、堡坎下稍不注意就摔一跤,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
母亲过世时,他正在卫生室看病,丢不下正在输液的村民,他忍着心痛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回到家里双膝跪地,不舍与委屈随着泪水夺眶而出……
心有牵挂:“山上的他们得平安才行”哗啦啦的流水,绿油油的树,在外人看来,宁静怡然的湄江湖村就是一座世外桃源。
村民散居于山,看病十分不便,在雍元书眼里,湄江湖村依然有痛的“症结”。
名村民,哪家有病人,病情如何,该怎样预防?雍元书了然于心。
“方贵,在家没有?出来噻!”围着娄方贵家的房屋转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人,雍元书心里有些急了。
“我在的。”一句声响,娄方贵从半人高的树丛里探出身来。
“你吃饭没有?不要跑到马路上去,不要到湖里洗澡,听到没有?”几句嘱咐,是雍元书每每都要对娄方贵说的话。
娄方贵患有重度精神疾病,至亲也早已过世,只留下一座老房子和他,49岁的年纪,行为举止却像个小孩子,自理能力极差。
“要不是雍医生,他不晓得成哪样子?”76岁的娄义财是娄方贵的叔叔,家庭的重担让他力不从心,更不要说照顾这个患病的侄子。
“我是他的‘家庭医生’,不仅是看他的病情,还要看他的生活。”雍元书是看着娄方贵长大的,3年前与娄方贵签订了“家庭医生”责任书。
红龙门组的张国志,同样也是是雍元书心底最深的牵挂。
“他们更需要我的照顾,无论何时,我都希望山上的他们得平安才行。”一个希望,雍元书用行动来践行。
每到除夕夜,雍元书都要带着出诊箱翻山越岭,去看望“他们”。
“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他们的家人才会回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更好的为他们看病。”雍元书话里的“他们”是湄江湖村13户重症精神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在医疗工作中,雍医生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