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食品检测的隐患预警功能,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给百姓“舌尖安全”添上一道“放心锁”,长泰县市场监管局着力念好“精字诀”,优化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车管理和使用,以快检“扫雷”行动实现靶向监管,把快检车锻造成身手活、反应快、效率高的食品安全“侦察兵”。
一、精细管理,打通“筋脉”
一是及时验收。快检车交付到位后,第一时间开展验收工作,对车体功能、药品试剂、仪器设备、配套设施等进行系统检查,并展开内部试运行,确保快检车迅速进入“作战”状态。二是靠前谋划。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充分调研,掌握市场主体规模及分布,搜集消费者最关心最直接的食品安全问题,综合分析确定任务分配,提前拟定快检计划和方案,为有效利用快检车开展快检“扫雷”行动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规范管理。由食品业务骨干、快检专业人员会同各基层所共商研判,制定出台《长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使用管理办法》,对人员分工、车辆管理、仪器试剂管理以及快检内容、快检类型、快检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职责明晰、运转流畅、上下联动、协作配合的快检工作机制。
二、精锐配置,强健“肌体”
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提升食品检测水平,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机构高配。建立了由局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办公室及业务股室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组,加强对快检工作的统筹领导。二是人员优配。优选综合素质高的食品硕士担任专职快检员,负责快检车调用和组织快检工作;指派食品业务骨干、基层所食品监管业务能手担任兼职快检员,协助快检工作。三是培训标配。选送1名快检员参加福建省食品快速检测车项目业务培训,不定期举办内部经验分享会,通过理论讲解、疑点分析、“手把手”教授等方法,丰富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解决工作难题,提高快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推动快检工作提质增效。
三、精准作业,施展“身手”
一是对象精准。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群众日常消费热点、消费投诉举报焦点,把传统节日、中高考、重大会务保障等不同时间节点的消费和检测需求,以及日常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同类食品,纳入快检计划,靶向性地制定快检方案,深入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开展巡回“巾帼助力食品快检活动”,对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馆食堂、小作坊等重点场所,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面及面制品、油炸食品等重点品种,随机抽样,快速检测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理化性质等35种项目。截至目前快检车已巡回执勤26次,行程多公里,快检批次,为群众“菜篮子”安全保驾护航。二是操作精准。采样阶段,除采集样品基本信息外,还了解供应渠道、供货方信息、生产工艺、过期产品处理等内容,为追溯污染源头提供帮助。实验阶段,样品精准称量、操作严格规范、记录仔细完整,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判定阶段,对检测过程中出现初检不合格的检测项目,通过二检、原辅料复查、试剂辅查相结合的方式再次检测;必要时还联合供应商利用精密高端仪器进行辅查,对比试验结果、分析产品指标不合格的原因,排除试剂干扰,打破“一结果定结论”的草率判定方式,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反映样品情况,有效预警。三是处置精准。通过LED显示屏、公告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示快检结果。实行快速检测和监督抽检“互补工作法”,将快检复检结果仍不合格的食品列入监督抽检工作计划,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预防控制。
四、精心宣传,武装“头脑”
推行“实地快检+实时宣传”双驱动模式,做到“车在哪,宣传就在哪”,营造了食品安全全民参与、全民共治、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一是当面督导。快检执勤中,现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引导,督促并提醒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倡导诚信经营;指导小作坊、小企业规范生产加工、优化工艺流程,通过提档升级打造特色品牌。二是深入解读。联合巾帼志愿者进市场、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详细解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讲解快检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引导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