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20世纪末开始探索和发展显示产业,从彩色显像管国产化、液晶显示面板实力跃升全球第一、AMOLED面板产能迅速提升,再到Mini/MicroLED产业的全球前瞻性布局……中国显示产业已经完成从“全面落后”到“产屏大国”的华丽蜕变,用显示技术重塑全球显示产业竞争格局。
在中国显示产业技术不断演进的30年中,京东方也实现了从蹒跚起步到全球显示龙头的惊世崛起,带领中国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并以半导体显示产业引领者的角色带领中国显示产业成为全球的重要一极。目前,全球每四块屏幕就有一块来自京东方,连续四年全球液晶TV面板出货量第一,智能手机液晶屏、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屏均份额全球第一……这些京东方独有的标签成为中国显示产业实力提升的有力注脚。京东方不仅是中国显示产业崛起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还成为影响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格局与塑造新技术演进的中国力量。
从0到1引领产业升级浪潮
前不久,我国年液晶电视生产和出口数据新鲜出炉。在交织着多种不利因素的年,我国液晶电视生产和出口仍然实现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彩电累计产量.3万台,同比增长6.4%。出口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年累计出口液晶电视万台,同比增长10.4%。我国作为全球彩电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
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显示产业极具韧性的产业链和雄厚的制造实力。实际上,彩电产品一直都是显示产业的晴雨表,反映着产业发展的起起落落。20世纪90年代初,国产彩色显像管电视(CRT)逐渐在中国百姓家普及,售价上万元的液晶电视鲜有人问津;那时,日本在全球面板产业的份额最高超过90%,长期掌握定价权,韩国企业也大举进军液晶产业。对于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市场话语权的中国显示产业,生产液晶电视就像“痴人说梦”。
进入21世纪,面对已经颇具规模的CRT产业,以及正在萌芽的TFT-LCD液晶技术,中国显示企业面临“攻还是守”的抉择。年,京东方克服种种阻碍,毅然决定投建中国大陆首条依靠自主技术建设的显示生产线——京东方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以下简称“北京5代线”),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
“京东方创立30年来,带领中国显示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彻底摆脱了中国显示产业少‘屏’的困境。”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提起往事,欧阳钟灿院士如数家珍,他回忆说,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显示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建设了多条具有突破及历史意义的液晶显示产线。其中合肥6代线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液晶电视屏时代”,成为打破“中国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局面”的战略转折点。北京8.5代线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时代”,实现了全系列液晶屏国产化。合肥京东方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是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进一步提升京东方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的竞争力,对全球显示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征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如果没有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显示企业迎难而上,坚定地转换赛道、布局液晶显示领域,中国显示产业很可能会在坚守CRT技术中迷失方向。中国普通消费者或也将享受不到质优价廉的彩电、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
技术创新引发行业革新突破
显示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从CRT到TFT-LCD、OLED,再到Mini/MicroLED,显示产业跟随技术而变迁。无论是液晶面板市占率一度高达90%的日本,还是曾经几乎垄断OLED产能的韩国,其显示产业的兴衰起伏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固步自封者难逃失意和落后。
全球显示产业与半导体技术关联紧密,其高科技属性决定了投资产能转化成有效供给需要漫长时间。落后过、痛苦过、纠结过的中国显示企业,对于“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这句话有着深刻领悟。
在显示这个技术密集型赛道,专利技术对于各细分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2月2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年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排名,中国国际PCT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第一,其中京东方以件PCT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七,连续7年进入全球PCT专利申请TOP10。此外,京东方还连续5年跻身IFI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TOP20,截至年12月,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已超8万件,其中柔性OLED相关专利申请超2.8万件。在京东方的年度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超过90%,海外专利超过33%。
提起京东方,欧阳钟灿着重强调了其“尊重技术、坚持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他进一步解释说:“技术创新是京东方高速成长的最大动力,也是今天能够成为世界产业重要一极的核心能力。京东方秉持‘技术领先、全球首发、价值共创’的理念,确保其技术和产品的前瞻性和领先性,也是我国显示行业能够得以长远发展的根基。”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话题热度持续发酵,备受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