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成为最具潜力流通方式 国家将鼓励发展联商
中新社消息 来自江苏的民营企业红星家具集团,在北京新兴商业带西四环路边上花费三点二亿元人民币建造了其全国范围内第十二家、面积达十万平方米的家居连锁超市。距其不远,天津家世界、新东方家园、麦德龙、欧倍德(OBI)、宜家家居等连锁品牌亦在筹建新店。 在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类似场景屡见不鲜,令人不容置疑地感受着连锁经营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在官方文件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起步的连锁经营已被描述为当前“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统计显示,去年全国限额以上商品批发、零售、餐饮业实行连锁经营的企业已发展到一千一百二十四家,门店数近二万一千七百九十个,实现销售额约二千一百四十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三十七点七,占同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百分之五点七。 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北京、上海等地,连锁经营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更是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二OOO年,北京商品批发、零售、餐饮业连锁企业的零售额,已占全市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近五分之一;在上海,这一比重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四,使上海成为中国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地区。 尽管国企依旧是连锁经营的主体,但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经济成份所占比重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外零售集团登陆速度加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多家著名商业企业均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华投资建店。 成绩固然显著,但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亦存在许多问题。据国家经贸委人士分析,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经营规模小和规范化水平低。中国连锁企业不仅平均拥有店铺数量少,销售额占全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比重偏低,而且统一采购和配送比重不高,与国际大型连锁集团相差悬殊。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缺乏规范化管理制度外,更主要的是现行行*管理体制制约了连锁经营跨地区和跨行业发展,影响连锁经营规模的扩大。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已被*府列为推进中国流通现代化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中国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专门发展规划,经过“十五”期间即五年的努力,要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到“十五”末期,全国连锁企业店铺数发展到十万个,销售额七千亿元,年递增约百分之三十,占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同时,培育五至十户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跨地区发展、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大型连锁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中国自己的知名连锁品牌。 为此,*府将推动扩大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使其逐步向石化、烟草、图书报刊、医药、电信、软件开发、汽车销售、商品租赁、房地产中介、教育培训、旅游等行业中发展。在加强特许经营法规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引导特许经营向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发展。积极利用和开发民族品牌。 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体顾客,以大众化生活用品和“菜篮子”食品为主体商品,推进食品超市的发展;发展具有综合化服务功能的便利店,探索其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经营发展模式。有计划地控制大卖场(Hypermarket)和仓储式商店(Warehouse)的盲目发展。 国家还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利用成熟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市场拓展经验,向中西部及其他欠发达地区延伸,把这些地区的企业纳入现有的连锁企业体系中,减少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带动这部分地区连锁经营的发展。( 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