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灼:农民工看病何时不去“黑诊所”
漫画 /李晓宜3月30日,朝阳区弘善家园一农民工卢宝*在黑诊所输液后死亡。一项对北京建筑工地 100名农民工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85% 的建筑农民工表示看病首选工地周边的私人小诊所,原因就是省钱。(4月13日《新京报》)虽然囿于调查范围的局限性,85%的农民工看病首选“黑诊所”结论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确定,但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农民工的医疗状况令人担心,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看得起病,谁不想去正规的医院?谁不知道“黑诊所”里隐藏的危险?可农民工收入菲薄,无力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在“黑诊所”猖獗的背后,隐藏着农民工群体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现实的无奈。新出台的医改方案确定了公益性改革方向,*府把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目标方向已经确定,但如何抓好贯彻落实,把公益性体现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并确保医改公益性精神在现实中不变味,这至关重要。因此,在出台医改的各项配套方案和举措时,我们有必要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医改后的农民工群体能看得起病吗?*府能否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廉价而安全的医疗服务和场所?在我看来,要让农民工看病不再上“黑诊所”,首先,*府必须切实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投入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医院轻基层的倾向,大量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一些大医院,导致基层医疗资源匮乏。新医改要想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往基层和农村欠下的债现在必须还上,因此,在医改资金使用上必须要多向基层、农村、社区倾斜,切实缓解城乡和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其次,必须确保基层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要把基层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向群众免费或低价提供,从而让“黑诊所”无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