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便血、腹痛、消化道溃疡
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胃镜和肠镜
但有一些病灶却有可能
藏在“深处”——小肠之中
近日,我院小肠内镜科郭勤副主任医师团队利用小肠镜对接这项技术,用最直观的方式,成功帮助多位患者找到藏在小肠中的病灶。
反复便血,胃肠镜检查却无异常
10岁的少年小华,反复便血一年余,辗转外院求医,先后怀疑为肠息肉、内痔及肛裂等病,多次胃肠镜等检查,均未明确诊断及控制病情。
小华痛苦不堪,家人亦跟着急焦虑,后经熟人介绍到我院儿科求治,安排由郭勤为他做小肠镜检查。
“终于找到出血的原因了!”经口进镜深入空肠中段至回肠中段,见多节段、纵行分布的阿弗他样溃疡,予以标记后,转换方向经肛进镜深入相同位置,再次见到了经口进镜所做的标记。
就这样,经过小肠镜对接检查,在小肠深处找到了导致小华便血的病变,确认了病变范围及表现,并取出了相应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为后续进一步诊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反复肛瘘,却无法找到病灶排除克罗恩病
来自广州的36岁阿文是一名高校教师,因反复肛周肿痛伴脓性分泌物,经检查被诊断为高位复杂性肛瘘。
但是,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均不佳,症状反复持续一年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非常痛苦。
多方求助后被告知需要排除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的可能。于是,阿文又接受了胃肠镜、CT下小肠造影(CTE)等检查,可是胃肠镜无特殊发现,CT下的小肠造影也未发现异常。频繁就医以及经济上的压力,让阿文几近崩溃,最悲观绝望的时候,经推荐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安排了小肠镜的检查。
同样的先经口进镜,深入回肠距屈氏韧带约4米处并标记,然后转换方向经肛进镜,深入近2米找到该标记,不到3小时便完成了小肠镜对接下的全小肠检查,终于发现了藏在小肠深处,连CT都没看到的多发溃疡,找到了导致阿文肛周病变反复不愈的“元凶”。
“最长”的小肠,有一个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郭勤介绍到:小肠居于中消化道,是人体消化、吸收和分泌的主要场所,成人约5~7m,占消化道总长度的70%~75%,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
像小华和阿文这样小肠疾病患者其实并不少见,他们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及传统检查手段受限,确诊率低,极易漏诊和误诊。
近年来,随着影像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小肠疾病的确诊率较前明显提高。现有的检查手段中,小肠镜能够直视下全面观察全段小肠的粘膜情况,并对病变进行活检或治疗,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根据进镜方向的不同,小肠镜分为经口进镜(正向小肠镜检查)和经肛进镜(逆向小肠镜检查)两种。
小肠镜对接,是指先从一个方向进镜检查小肠,在进镜的最深处进行标记,然后换另外一个方向,进行对侧进镜的小肠镜检查,当再次看到标记的时候即为小肠镜对接。目前,小肠镜标记后的对接率是评价小肠镜检查质量的“金标准”。
正所谓“眼见为实”,小肠镜标记后对接,才是真正的小肠镜对接,是在直视下把整个小肠做一个彻底的检查,真正实现对小肠乃至全消化道粘膜情况的全面评估,是对小肠粘膜情况全面而准确评估的前提和保证。
事实上,小肠镜检查与胃肠镜检查最大的区别在于该检查时所用的时间长、操作难度较高,需要通过患者的口腔和肛门上下插入对接,才能全方位的观察小肠。
总体来说,小肠镜检查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风险非常低。而且该操作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整个过程无痛进行。
“对没有小肠病变和虽有小肠病变但没有造成肠腔狭窄的病例,尽量做到标记后对接并充分观察病变,活检或治疗;对有肠腔狭窄,对接困难的病例,尽量深入观察病变的分布、外观及形态,活检或治疗。”郭勤说到,“这是我们目前小肠镜检查的宗旨。”
中山六院小肠疾病诊治中心自年成立以来,该院小肠镜检查和治疗例数达台,位列全国前列,完成了多例疑难、高度复杂的小肠疾病的诊疗。
本文指导专家
小肠内镜科郭勤副主任医师
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专业介绍:在临床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处理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特别擅长小肠疾病和炎性肠病的诊疗;熟练掌握各种消化内镜的操作,熟悉各种内镜下诊疗,特别是小肠镜检查及治疗(小肠镜下狭窄成形术、EMR、肿瘤局部治疗,异物取出、内镜下血管瘤治疗等)。
擅长领域:炎症性肠病的诊治,小肠镜诊治,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
社会职务: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性肠病学组内镜俱乐部委员,湖南省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小肠镜组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IBD专委会委员,湖南省IBD医生联盟理事,中南大学“”人才,医院“”人才,国家卫计委“极光计划”专家,国家精品课程内科学和临床技能学骨干教师,美国CITYOFHOPE国家医疗中心访问学者,湖南省炎症肿瘤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广东省药学会IBD学组副组长。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炎症性肠病门诊)、周三上午(消化内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