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发光
如果说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那么信息时代的下一个“入口”是什么?眼镜、手环、还是可以发电和显示的衣服?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彭慧胜教授率领团队经过数十年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创建出织物显示器件,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显示器件和纺织品的认知,他们又将纤维锂离子电池的能源密度提升了近两个数量级,引得汽车、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界人士纷至沓来。
日前,彭慧胜入选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我们团队的目标是三个‘1’,提出1个重要的科学发现、研发10个系列产品、培养名优秀人才,这样才不愧于这一生。”彭慧胜说,目前,他的“”目标已经完成3个系列产品,培养出26位教授和副教授,而其中最重磅的1个科学发现,大概需要用一生去追寻。
用衣服给手机充电,我们对于科学的想象还是太保守了
曾经衣物的基本单位是纤维、基本功能是保暖,但在数字化转型的当下,纤维也可以向“电子”进化。
做电子纤维的想法源于彭慧胜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经历,那时他无意中听说,NASA发射的星球探测车上太阳能板有可能被卡住,如果能将太阳能电池从硬的做成软的,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当时,很多科学家都在进*薄膜电池领域,年轻的彭慧胜却觉得科学不能跟随别人的步伐,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还少有人涉猎的纤维电池,特别是后来重点聚焦的纤维锂离子电池。
织物显示
国际学术界长期有一个共识,纤维电池内阻随长度增加而显著增大,导致其无法实现高性能化与应用,15年来彭慧胜一直在质疑声中开展纤维电池研究。他坚持了下来,发现了纤维电池内阻随长度增加反而先降低后趋稳定,呈现独特的双曲余切函数关系,在此理论指导下构建的纤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过去提升了近两个数量级。
“我们按照纤维电池微米来算,做成一件衬衣可以产生mAH电量,可以把52部智能手机充满电。用这种纤维锂离子电池做成的织物,就算水洗、火烧,都可以正常工作。”彭慧胜说。
不同颜色的发光纤维
对于工作,彭慧胜希望少受外界打扰,静下心来做研究,但是到年,彭慧胜团队在《自然》上发表了两篇相关论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