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特仑苏横空出世,由此拉开了高端白奶品类之战的序幕。
从蒙牛年到年财报中,可以看到特仑苏已占据蒙牛近30%的营收,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一环。
特仑苏部分产品
图片来源:特仑苏官方公众平台
而下面的这串数据则显示,到年,特仑苏已经基本锁定了高端白奶的胜局。
年,亿元营收;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2%;年,营收近亿;年,增幅超20%;年,增幅为19%,总营收在亿元左右。
今年8月25日,蒙牛乳业(.HK)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特仑苏的增幅达近40%。据悉,其中有机品类增长超过60%,个别单品在年更是直接实现翻倍增长。
按这一增幅估算,特仑苏在年的销售额总数已经逼近亿。
今年12月1日,高端白奶品类第二大品牌金典刚刚宣布年内销售额突破亿元。
亿在乳业属于什么概念呢?几乎单独拿出来就能再建一个中型乳企。
“新消费的滔天巨浪”让“旧消费”陷入被前浪拍在沙滩上的担忧,乳企也不能幸免。然而,从高达近40%的增速可以看到,特仑苏似乎并没有躺平,而是跑得更快了。
从“超级大单品”到快消品第一梯队品牌,特仑苏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成长,并保持了十多年的双位数增长的业绩?
1
冲出红海:品类升级
我们知道,年是乳业的一个分水岭。从4年就开始蔓延的低价竞争让乳品行业叫苦不迭,大多数企业都被卷入低价竞争来求生。
据上海万得资讯的报道,年,以液态奶为主的乳制品通过“买赠”的促销方式实现的降价幅度一般在50%左右。有乳品销售人员表示:今天你搞三赠一,明天我搞二赠一,有时候比水还便宜。[1]
我们很难描述红海是多么“血腥和残酷”,但时任中国乳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的魏克佳曾指出,当时,40%的奶牛养殖户亏损,近1/3的乳企面临亏损。[1]
为了求生,当时许多乳企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通过压缩产能、压低工人工资等控制成本;另一种则是涨价。当年,三元等品牌也率先尝试通过涨价自救,但是击不中痛点的“涨价”,并没有产生多少帮助。
红海之难,难于破局,以一个局外人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特仑苏的诞生至少踩中了两大趋势:
一是上游的“变局”。回看年蒙牛乳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