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图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消化内科首次使用维 [复制链接]

1#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主要累及消化道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进展性、穿透性、致残性特征。

年11月6号,两例新诊断的克罗恩病(CD)患者在医院顺利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医院IBD中心正式开始应用全新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维得利珠单抗”。

年,维得利珠单抗被纳入中国第一批境外引进临床急需药品目录。

年3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同时批准,维得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年11月,维得利珠单抗在中国商业上市。

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α4β7整合素特异性结合,阻断α4β7整合素与MAdCAM-1相互作用,抑制记忆T淋巴细胞穿过内皮迁移至胃肠道的炎症组织,从而精准抑制肠道炎症,不影响全身性免疫功能[1-4]。

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维得利珠单抗治疗52周,可达到较高的症状缓解和内镜下黏膜愈合率[5]。

病例介绍:医院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克罗恩病

病例一:回结肠型伴肛瘘克罗恩病患者

患者18岁,男性,诊断克罗恩病主诉:排粘液便7月余,肛部疼痛4月余,加重1月余。现病史:患者7月来反复排粘液便,2-4次/日,偶有大便少量带血4月前出现肛部疼痛、溢脓,行“肛瘘切除术”。1月前肛部疼痛加重,流咖啡色样液体,后反复发热,最高体温40℃。检验结果:WBC10.47×/L,HGBg/L,PLT×/L,ALB35.8g/L,CRP66.63mg/L,ESR59mm/1h。机会性感染:CMV、EBV、巨细胞、艰难梭菌、PPD、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均为阴性。检查结果:胃镜示食管多发溃疡。肠镜示回盲瓣及全结肠散在溃疡,呈跳跃性分布,局部见炎性息肉。胶囊内镜示1.小肠上段多发糜烂;2.小肠下端多发条状溃疡;3.盲肠散发糜烂。小肠CTE示肛瘘伴右侧肛周脓肿形成,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肠道及肛周彩超示:回盲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肠壁增厚并周围脂肪组织水肿,血供丰富,考虑炎症活动;肛周管状低回声,考虑肛瘘。诊断:克罗恩病(回结肠+上消化道型,穿透型,活动期,中度,CDAI评分:分)

建议使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原因:

患者较年轻活动期中重度克罗恩病合并肛瘘且手术后仍反复发作累及上消化道之前未使用过生物制剂

病例二:回肠穿透型克罗恩病患者

患者23岁,男性主诉:反复腹痛10月余。现病史:患者10月余出现全腹绞痛,伴腹胀,排气、排便减少,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检验结果:WBC4.50×/L,HGBg/L,PLT×/L,ALB39.0g/L,CRP7.66mg/L,ESR4mm/1h。机会性感染:CDAB阳性(+),CMV、EBV、巨细胞、PPD、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均为阴性。检查结果: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2期ForrestIII)。肠镜示回末及大肠黏膜未见异常。肠道彩超示第5、6组小肠、回肠末段周围系膜弥漫性水肿,系膜间隙多处局限性积液。小肠CTE示部分回肠肠壁增厚、异常强化,考虑慢性炎性病变,克罗恩可能性大,回肠远段肠间瘘形成,伴邻近腹腔内脓肿,腹腔内多发增大淋巴结诊断:克罗恩病(回肠型,狭窄穿透型,活动期,中度,CDAI评分:分)

建议使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的原因:

患者较年轻活动期中重度克罗恩病有腹腔脓肿及肠间瘘形成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之前未使用过生物制剂

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简介

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消化内科以及国内最早成立的炎症性肠病中心,目前是首批IBDQCC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具有规范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体系及完善的随访制度。

中心已建立了IBD患者信息档案库及组织资料库、开设IBD专病门诊、IBD专科病房、建设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宣教体系等。

近年来,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共获得IBD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4项,国家“”重大项目2项,发表IBD相关SCI论文37篇,累计影响因子.分。

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MDT团队简介

由医院消化内科为主导,联合普外科、肛肠外科、儿科、营养科、病理学、影像科、超声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皮肤科、检验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搭建多学科(MDT)诊疗团队。

多学科(MDT)诊疗团队的建立,提升了炎症性肠病诊疗规范化水平,跟踪当前国际最先进的诊疗进展,医院IBD专科医生,为全国IBD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专家简介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